查看原文
其他

与光同行|王佳蕊:日拱一卒,功不唐捐

与光同行的 成都理工大学本科招生 2022-07-21


个人简介


王佳蕊,2018级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,曾就读于泸州市高级中学,大学期间获国家奖学金、国家励志奖学金、校优秀学生等,保送至成都理工大学攻读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。

▲证件照

个人获奖情况


国家级

2020-2021学年:国家奖学金

省级

四川省大学生综合A级证书

2019-2020学年:国家励志奖学金

2020年:“建行杯”四川省“互联网+”大赛铜奖

2020年: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省级项目

2021年:“建行杯”四川省“互联网+”大赛银奖

2022年: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

校级

2018-2019学年:优秀学生

2018-2019学年:优秀团员

2019-2020学年:优秀学生

2019-2020学年:优秀团员

2022年:成都理工大学优秀毕业生

成都理工大学战“疫”先锋志愿者

(向上滑动查看)


学习学业


   1、如何做好高中到大学的过渡?


首先要做的就是心态上有向“自主学习”的转变。大学相对高中来说,最明显的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学习是否具有自主性。大学不再有老师与家长紧抓我们的学习,但是我并没有因此怠惰,而是通过课堂和阅读来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,不断产生进取的愿望,这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。

其次是做好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,摆脱迷茫。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把船开向哪一个港口,那吹什么风都只是南辕北辙。摆脱迷茫不是从众地选择目标,我会想清楚自己的内心想要什么、完成目标会不会得到我想要的成就感、我愿不愿意持续投入精力等等问题。确定好明确的目标后,将自己的计划具体化,比如每天背多少个单词、学习多久的专业课、运动多长时间......

有了目标方向,要学会“坚持、重复、聚焦、专一”。在学习上,我认认真真上好专业的每一堂课,线下和老师多沟通、多交流,并抽空自行阅读学习,从而把学习养成习惯,让行动变为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。


   2、简述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


我就读于能源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,资源勘查工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、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,2019年获批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,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是“双一流”学科建设重要的支撑专业。

起初我会怀疑:我并没有任何与本专业相关的学习基础,我是否真的适合这个专业?后来学校组织了峨眉实习,在山上,自己辨认各种各样的岩石,惊叹见证沧海桑田的化石,我逐渐体会到了一丝探索未知的兴趣。实习结束后,我面对试卷游刃有余,岩石考察也能侃侃而谈,收获知识的满足之情油然而生,我内心有了答案:“我喜欢,我适合!”后来我又去了江油实习、马角坝实习,见识到了油苗,也和导师一起出过野外,踏勘是否可能存在油气。走入深山老林,我更能深刻感受到作为一个地质人的使命:满怀无限的希望,为祖国找出富饶的矿藏。


▲出野外纪念照(右二)


   3、简述日常学习生活


我大二决定争取推免与评优评奖,为此我做了很多准备:

在学习上,评国奖的学年我的专业成绩位于第一,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。我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:课堂上,认真听讲,做好笔记;课下,认真思考,使之消化吸收;经常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经验、方法,认真参加各种实验、实习,帮助导师与师兄师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
在工作上,我担任过学生会文体部、学习部部长,能源学院易班负责人。策划组织过2018新生杯篮球赛、2019能源学院军训联欢晚会、“能环杯”篮球赛、四院班级风采大赛等活动,领导团队为同学服务,在工作期间圆满完成工作任务。

在生活上,与同学老师相处融洽,乐于助人,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活动,如救护员培训、志愿者工作,我也曾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参与志愿工作。我比较难忘的一次经历是我当时负责小区门卫防控的防疫工作,小区比较破旧也没有雨棚,二月份的雨凉得透骨,我就穿着雨衣在雨里坐了一天,但因肩上贴着的红色的“党员突击队”章,内心的自豪与温暖冲淡了这种寒冷,有点类似于“以中有足乐者,不知风雨之寒侵骨也”。


▲新生杯篮球赛(第一排右二)


学生活动


   1、步入大学至今的成长心路历程


起初来到成都理工大学,大家的起点都差不多,我也懵懵懂懂,只知道“我要好好学习,争取为社会做贡献”;加入学生会后想法更加明确为“我要为同学们服务”;入党之后就提升到了“为班级、为学院、为学校、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”;后来立下了争取推免的目标后,希望在各个方面都成就更好的自己;推免结束后,也获得了国奖,又回到了最初“好好学习,争取为社会做贡献”。


   2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你的成长有何帮助?


我参加过很多志愿活动,也参加过参观红军基地、建党百年社区活动等红色实践活动。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给我带来了精神上的激励与洗礼,让我可以站在不同的高度和纬度见识人间百态,更加了解社会,打破了自己“坐井观天”的桎梏。参加社会实践活亦可培养品格,提升自我,在活动过程中,我能反思自己的大学生活状态并及时做出调整、提升。

学校求实社曾组织参观后红军基地社会实践活动,参加后,我深受革命前辈不屈不挠的精神和炙热的革命激情所感染,感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。此后手里的每一碗饭的分量都感觉更加的重,每一个挑灯的夜晚都更加努力,唯有如此才觉得没有辜负先烈们。

疫情志愿活动中有一件事也令我印象深刻,我收到的文件是“保持一家每日只有一个人出行购买物资”,但是有一个婆婆带着孙子孙女请我开门,通过询问我得知是孩子父母外出打工,奶奶带孩子们留守家乡,家里只有一台智能手机,无法满足两个孩子上网课的需求,因此需要把孩子们送到姨母家里,看着老人的身躯佝偻,两个孩子望着我的眼里闪着对知识的渴求,我心里是一种心酸、焦虑又无法溢于言表的感觉,我打电话说明情况之后,上级也非常理解,最后成功把孩子们送走。走出校园,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平凡生活中各种感人心酸的瞬间,且有一份热,发一份光,我想这就是志愿活动的意义。


▲2020年冬参与疫情防控


创新创业


我曾获得2021年“建行杯”四川省“互联网+”大赛银奖。我大二上进入科研小组,跟着师兄师姐们做一些项目,自己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担任省级项目负责人,项目于21年12月成功结项。

2021年四川省“互联网+”创新创业大赛在成都理工大学举办,因此学校很早就开始组织这场比赛。我的导师给我提供了一些数据资料,师兄师姐提供了参赛经验。后期学校聘请了校外专家进行了多轮训练,我的导师每次都到场。感谢来自多方的帮助,我才一遍一遍打磨好我的项目。


▲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结题答辩(第一排左一)


整体参赛情况是从我从3月份开始着手准备,研究文件、征集团队成员、制作软件、制作ppt,一直到8月份比赛才结束。“互联网+”相对工作量繁琐,比赛周期长,需要一遍又一遍打磨自己的参赛PPT与策划书。在中途我一度差点崩溃,感觉有开不完的会议、做不完的琐事、熬不完的夜,感谢我的指导教师和团队成员一直激励我,给我安慰,我慢慢放松了紧张的心情,坚持完整场比赛。最后我们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,但我觉得这个经历和体验更重要,希望学弟学妹们以后做比赛也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,咬紧牙关度过最煎熬的时光。

在自主积极地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,大创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有机会实践,我了解到了我的直系研究生阶段究竟在做什么活,主要在干什么,这是我纯上课完全无法有直观体验的。经过做大创,我也对如何完成一个项目有了更清晰的认知,提前熟悉了流程,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。


总结


 深刻领悟“穷究于理,成就于工”并加以践行,不辱使命、不负韶华,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,练就过硬的本领,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优秀大学生。


▲生活照(左)





文来自王佳蕊

统筹|王晨宇

封面|姜力文

编辑|王晨宇

责任编辑|赵薇

成小理全媒体中心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